小心玉石仿冒品——乳化玻璃!
玻璃可谓是最令鉴定师头痛的人工宝石材料之一,号称珠宝界的无所不仿!玻璃作为宝石材料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4000多年前,两河流域的人们就已掌握玻璃制造技术并将其作为装饰品广泛使用。
现今,人们更是可以制造出不同颜色及透明度的玻璃。玻璃可以仿制各种颜色的晶体,甚至还有玻璃猫眼、砂金玻璃等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品种。
乳化玻璃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玻璃,主要成分是钠、铝、硅、氧,含有少量氟和硼。
主要特点是表面光滑,内部均一,没有明显的结构,也几乎找不到任何瑕疵。玻璃中间部分呈白雾色,具有隔离射线的作用,是人们常用的装饰材料。近些年来,乳化玻璃却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玉石市场上,作为玉石及有机宝石的仿冒品,蒙骗了不少玉石爱好者。
目前在市场上常见到的乳化玻璃,主要是通过在熔融状态下的玻璃质中添加一些无机矿物质粉末或通过充气并快速搅拌产生细小而密集的气泡,由此来降低玻璃的透明度,从而使之产生类似于玉石一样似透非透的特征。
仿和田玉挂件
白色的乳化玻璃,在外观上与和田玉极为相似,再经过加工,普通消费者凭肉眼很难鉴别。还有一种高级的造假方式,用乳化玻璃加铅粉来增加比重,再充填蜡质材料以改变玻璃透明的外观。这样处理后的乳化玻璃在光泽、透明度、比重、细腻度上与和田玉都别无二致,具有极大的迷惑性。
乳化玻璃仿和田玉平安扣
乳化玻璃仿制品成本往往只有几十元,而在市场上售价却几百到几万元不等,我们该如何鉴别区分呢?
外观:雕刻成形的和田玉会有雕刻痕迹,而玻璃制品大都为压模制造而成,显示出圆滑的刻面棱线而没有刀痕。和田玉温润细腻,具有特征的油脂光泽,而玻璃制品为玻璃光泽。
本身瑕疵:乳化玻璃仿制的和田玉,几乎找不到任何瑕疵,与天然产物背道而驰。
手感:玻璃导热性差,拿在手上有温热感,而玉石触感冰凉。
结构:玻璃制品结构松散,透光性强,而和田玉结构缜密。玻璃制品没有天然玉石的石纹,却能看到气泡或旋涡纹,只要打灯看到内部有气泡,就可以断定不是和田玉。
比重:和田玉密度比玻璃大,真品和田玉拿起来有压手的感觉,而玻璃制品有轻飘感。
硬度:乳化玻璃的硬度较小,玉的硬度较大,用小刀对其进行刻划,表面能留下痕迹的是乳化玻璃,表面不能留下痕迹的是玉。
紫外荧光:乳化玻璃在紫外荧光灯照射下有粉红色荧光。
常规仪器观察:借助仪器测定折射率、密度、硬度、光性特征等,很容易将玻璃制品鉴别出来。玻璃的硬度较低,一般是摩氏硬度5~6;折射率和密度变化范围较大,与玻璃化学成分有关,一般折射率范围是1.47~1.70,最高可达1.95;密度可从2.20g/cm3变化至6.30g/cm3。
大型仪器检测:对于一些常规观察测试难以分辨的仿宝石玻璃,红外光谱测试通常可做出确定的鉴别。
图文来源:GIC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